干細胞改善中風后遺癥,讓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你可能不知道,平均每16秒就有一個中國人,死于中風。
中風可謂肆虐我國的第一殺手,且正在呈年輕化趨勢發展。
雖然中風很普遍,差不多每5個人中就有2人會在一生中患上中風,但關于中風的治療及預后效果卻差強人意。
多數中風患者即便康復后復發的概率也極高,且復發一次比一次嚴重,中風后遺癥如偏癱、失語等也給患者和家庭造成較大負擔。
中風難治愈主要在于受損的神經元幾乎無法再生,因此,一旦發病如果沒有在黃金時間及時搶救,中風及后遺癥就可能伴隨接下來的一生。
腦中風,為何難治愈?
中風也稱為腦卒中,它的本質是腦血管發生了病變,繼而造成腦細胞功能損害,如果腦血管因為各種原因發生了堵塞引起細胞供氧不足就會引發腦梗塞,而如果腦血管發生破裂就會引發腦出血。這兩種情況都是腦中風的典型表現。
腦中風患者腦組織在短時間內缺血缺氧并壞死,會導致神經元減少,軸突鏈接中斷,局部產生活性氧自由基而影響腦組織損傷的自我修復,進一步喪失局部腦功能和神經組織。
因此,腦中風的患者通常發生偏癱、語言障礙,或者頭疼、惡心、嘔吐等癥狀。
很多腦中風患者雖然躲過死亡關,卻沒有擺脫掉后遺癥。
腦中風后遺癥主要表現在:
有些人不會說話了
有些人失明了
有些人情緒精神出問題了
有些人大小便控制不住了
有些人成為植物人.......
通常的溶栓治療只能緩解暫時的癥狀,并不能有效改善腦中風受損的腦組織神經元,這也極大地增加了腦中風患者后遺癥、致殘的概率和程度。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干細胞在中風領域的改善潛力讓眾多的研究者和患者充滿希望。
緩解腦中風后遺癥的新武器
隨著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干細胞能再生組織、器官及干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得到了更多的場景應用,也為腦中風治療提供了新途徑。
在這項研究中,9名年齡在30-65歲之間的偏癱患者在中風后5—24個月接受人源神經干細胞NSI-566腦內移植,NSI-566被移植至腦內梗塞灶附近。連續24個月的隨訪數據顯示,所有劑量的干細胞治療耐受性都很好,沒有發生神經系統惡化或與治療相關的不良并發癥,這證明了干細胞應用的安全性問題。
△ 通過24個月的隨訪臨床結果,顯示了相對于基線的分數變化
移植到腦內梗塞病灶的干細胞,通過分化為神經系統的各類細胞、分泌營養因子,促進神經和血管再生,修復受損的血-腦脊液屏障,減輕炎性反應等促進腦梗死動物的神經功能恢復,讓9例臨床患者偏癱的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 9例患者的影像學顯示病變區域的組織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影像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干細胞植入區出現了新的神經組織,這也證明了人源神經干細胞NSI-566治療偏癱性腦卒中擁有一定的臨床益處。
干細胞修復腦中風后遺癥的機制
1.替代壞死細胞,修復受損細胞
干細胞可以分化成神經元、膠質細胞等細胞,通過替代病變的細胞,促進新的細胞生成和功能恢復。研究表明,干細胞通過分化成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細胞類型,可以促進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功能恢復。
2.調節多種細胞因子分泌,釋放神經營養因子
干細胞會向受損區域遷移、分化,并分泌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營養因子作用于神經元細胞體,促進神經反射活動的恢復,如學習、記憶等功能恢復。
3.降低軸突生長抑制因子表達
目前已明確的軸突生長抑制因子主要為 Nogo-A、MAG、OMgp,已有實驗證明脂肪干細胞移植能抑制 Nogo-A 抑制因子表達、腦出血后損傷部位表達增多的 OMgp、MAG 也可在移植了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后得到下調。
4.抑制神經細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 是一種能促進細胞凋亡的蛋白酶,可用來評估神經細胞凋亡情況。干細胞可降低caspase-3 的表達,由此抑制神經細胞的凋亡。
綜述
腦中風的治愈一直是醫學領域的難題,干細胞是干預腦中風中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如今,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干細胞在干預腦中風中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吉卡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咨詢專業人士或前往醫療機構進行就醫。
【版權聲明】吉卡生物所發布的圖片及內容均來源于行業專家或網絡和國外知名雜志,如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人劃線
關鍵詞:
干細胞,中風,腦中風,細胞,后遺癥
上一頁:
下一頁: